_______重庆市天主教“两会”:胡良春
宗教团体领导人担负的是教会决策、组织、协调和指挥等重要角色,所以必然要求领导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领导人的素质如何,决定和影响着他能力水平高低的发挥,领导人的能力是其开展领导活动、完成领导任务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它包括领导人对领导规律、领导理论和领导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以及领导人自身的素养、思想方法、实践经验和有关知识与技能的水平等等,尤其是在领导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至关重要,况且,领导人的能力是其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为此,作为一名宗教团体领导人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综合素质:
一、宗教团体领导人应具备六种素质
(一)、政治素质。
宗教团体领导人的政治素质,是从事领导活动必须具备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品质等各方面的基本条件,它在整个领导人的素质中居首要和根本的地位,对于其他素质的发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为桥梁纽带作用的宗教团体来说,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的神长教友手中,这关系到将团队带向何方的重要问题,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绝不能让其偏离轨道和政治方向,必须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模范执行宗教政策法规;自觉接受政府的依法管理,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自觉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也就是 “政治上靠得住,关键时起作用”。
(二)、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每一名领导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宗教团体领导人当然不例外,思想素质的高低是领导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它是领导人的灵魂,对实现领导职能起着关键的作用。思想素质是领导人理论修养、思想作风、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法等各方面的总和,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就不可能有较好的政治素质;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再高,也难以在实施领导过程中取得应有的成就;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领导人的能力也就没有了根基。理论修养、思想作风、思想观念、思维方法是领导人思想素质的主要构成因素。特别是作为宗教团体领导人,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广大信教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信教群众的楷模,因此,思想素质尤其重要。
(三)、道德素质。
领导人的道德素质是在领导活动中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恪守领导活动职业道德的素质。作为宗教团体领导人的道德素质,它的标准高于一般的职业道德,要求严于一般的工作人员,影响大于一般教职人员的道德。首先,要具有团结协作的胸怀,宽以待人的修养,谦虚谨慎的态度。其次,要有率先垂范的作用、廉洁自律的形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领导人的自律要从细微处入手,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鼓舞斗志,勇敢地迎接福传圣善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不仅要遵守社会公德,更要信仰虔诚,严守戒规,宗教操守好;注重仪表,举止行为符合本宗教规范;诚信正派,团结协作好;扶贫济困,服务社会,热心公益事业;即:品德上能服众。
(四)、知识素质。
领导人的知识素质是构成领导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领导人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作为领导人应该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除了要掌握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宗教教理教规知识以及现代的思维知识之外,还要掌握中国近代史、教会发展史以及“礼仪之争,百年禁教”、帝国主义打着宗教的外衣侵略中国等历史知识,况且,还要掌握涉及宗教事务、宗教房地产、宗教对外交流交往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总之,宗教团体领导人必须具备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有较好的本宗教理论知识,精通本宗教教义、教规;按照教义、教规正确地讲经讲道,在信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即:宗教学识上有造诣。
(五)、心理素质。
领导人的心理素质是其在领导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的特点和个性,直接关系到领导人的领导水平,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作为一名宗教团体领导人,必须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在实施领导行为时有魄力,并且,有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果断的性格、豁达乐观的心胸、过人的胆识等心理素质,克服嫉妒、胆怯、紧张、偏见、优柔寡断等不良的心理素质。
(六)、较深的信仰灵修素质
宗教团体领导人,必须具备较深的信仰灵修素质,只有不断提升灵修素质,才能更进一步的搞好牧灵福传事业,以达致荣主益人、为主服务。作为宗教团体领导人,应在如何抓好牧灵福传工作,使广大神长教友信仰素质逐步提高,灵修生活不断加深上下功夫,特别是要让广大神长教友每一言每一行都体现出作为一名真正基督徒的精神风貌,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让教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宗教团体领导人应具备六种精神和十种能力:
(一)、六种精神:1、仆人精神。教会是服事的团体。耶稣说:“因为人子,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性命,为大众作赎价(谷十45);你们中最大的,要成为最小的;为首领的,要成为服事人的(路二十二26)”。不仅训示我们要服务人群,服务社会,更要立好表率。吾主耶稣亲自替门徒洗脚为我们立了善表,说明了耶稣是如何爱人,洗脚只是这种挚爱的表现而已。洗脚在犹太人眼中是一件极卑贱的事,因此当年犹太法律曾禁止,即使身为奴隶,也不可强迫他们洗主人的脚。耶稣给门徒洗脚给我们三种启示:首先表示祂的极为谦虚:祂既为天主圣子,又是宗徒的恩师,在宗徒面前,祂大可表显祂那最低限度的尊严;但耶稣却把尊严与谦虚连在一起了。老子也说:“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树立仆人精神其核心是:要爱人如己,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立好善言、善行、善表,并且,彼此和睦相处。主耶稣的首要原则“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马尔谷福音十:43-44)。作宗教团体领导人效法主耶稣立下的仆人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作为团体领导人,更应该以实际行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微不至地关心体恤下属,以一种宽容、理解、豁达、充满善意的心灵对待下属,并为其谋求各种福利,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生活及工作环境条件的改善、办公条件的改进等等,况且还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站在下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放下架子,看低自己,与下属同甘共苦,形成感情共融和思想共鸣,只有这样,才有凝聚力、感召力、亲和力。2、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教会的管理同样需要实干, 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尤其要以身作则,古人训:“己所不为,勿施于人”。作为教会也是如此,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实干,领导人更应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一心扑在工作上,以教会建设为己任,以事业发展为目标,任劳任怨、踏踏实实,敢于克服困难,真正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尤其要常常深入基层、深入广大信教群众、深入堂区进行调查研究,倾听其呼声,关心其疾苦,时刻把广大信教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协调处理基层和堂区的具体困难为突破口,将服务基层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常言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此,要常常深入基层和堂区搞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作为教会重大问题的决策依据,以及作为教会“下情上达”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依据,从而,促进教会各项事务稳步前进。3、自省精神。作为领导人应具备严于律己的自省精神,从严要求自己,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微杜渐。同时力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评,凡事从我做起,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敢于承认,改正;对于别人的批评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领导人要勇于承担责任,切忌推过揽功,有了成绩是自己的,有了问题是别人的。4、全局精神。要树立大局意识,眼光不能局限于本堂区、本部门、本团体、本宗教的局部利益,要有“一盘棋”思想。任何一个局部都不能脱离大局而孤立存在,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善于从大局着眼,把具体事务置于全局背景下运筹,这样才能保证教会具体工作和全局工作发展同社会进步方向一致、运行同步、协调发展。5、爱的精神,“天主是爱,那存留在爱内的就存留在天主内,天主也存留在他内”(若一4,16), “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祂的人获得永生”(参3,16)。基督信仰将爱放在中心地位:“应爱人如己”(参谷十二29-31)。 “爱”这个字有广泛的内容:可以有对于祖国的爱、对于职业或者工作的爱、朋友之间的爱、父子之间的爱、兄弟和亲人之间的爱,对近人的爱以及对天主的爱。宗教团体领导人,是教会一员,发扬教会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教会博爱精神,将爱洒向人间是应尽的职责。6、谦虚的精神,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让别人尊重。“谦受益,满招损。”作为宗教团体领导人,只有谦虚才能取得成就,才能赢得别人的称颂,而骄傲却令人不思进取,招致不良的后果。况且,虚心是取得成就的第一步,但谦虚并不等于谦卑,也不等于虚伪。在荣誉面前,谦虚是一种美德。为了赢得谦虚的名声而“谦虚”,就是虚伪;为了讨好他人而谦虚,就是谦卑。我们不需要谦卑的谦虚,也不需要虚伪的谦虚,只需要真实的谦虚,只有在取得好成绩时不自满,才会更上一层楼。
(二)、作为宗教团体领导人要具备十种能力。1、科学决策能力。决策是领导人的主要职责。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息万变的形势,领导人要善于及时作出正确抉择。优柔寡断或抉择不及时就会贻误时机,影响福传圣善事业发展。因此,领导人要有决策的魄力,通过科学的比较,全面的分析,进行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正确的决策,况且,应具有良好的民主作风,不搞独断专行,不搞官僚主义,不搞特殊化,能够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尤其是要虚心倾听不同的声音,哪怕是反对声,能够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民主办教”原则,采纳集体智慧,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常言道:“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折不断”,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搞好教会福传圣善事业。2、贯彻执行能力。领导人要善于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的决议和决定。要把上级的精神和意图根据本教会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和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要充分发挥宗教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3、组织管理能力。每个单位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都要靠领导人组织全体同仁来实施。领导人要善于把教会的目标和教会具体实际状况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合理组织各方力量,恰当使用各类人才,实现最终目标,取得良好效果。4、综合协调能力。作为领导人,良好的协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团结各种人,与其合作共事。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感情因素,善于激发全体神长教友的热情,为着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塑造教会强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善于社会交往,使各种社会因素都能为本教会的工作开展服务,为本教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5、选材用人能力。教会的发展和事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都在于人,常言道:路在人走,事在人为,古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特别是团体领导人,因人施用是重要方面。用人得当则教会事业兴,用人不当则教会事业衰。一方面要善于发现人才,不惟学历、资历,把真正有能力的人放在重要岗位上去,并使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教会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善于因人施用。每位教职人员不可能都是人才,但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优势。而作为教会领导人就要根据下属各自的特点,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这样才能最大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保障工作顺利开展。6、处事应变能力。社会在不断的前进,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领导人不能抱定“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开展工作。因为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办法,光凭老经验和老办法是无法应付的。必须认真了解新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审时度势,适时调整,争取最佳效果。7、开拓创新能力。在教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味墨守成规是无法取得良好业绩的。如果领导人仅仅具备“萧规曹随”的作风,也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领导职责和任务。必须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闯出新道路,有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善于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善于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善于开拓新领域、开辟新天地、开创新局面,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品质,促进教会事业不断发展,尤其要将教规教义中有利于教会,有利于福传圣善事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阐释用好用活。8、学习、实践能力。这也是领导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领导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还在于自身的学习、实践能力。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领导人如果不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能力素质,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做不好既有的工作。学习的方法有多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理论联系实际。即不仅要从书本中学,更要从实践中学。领导人一定要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用理论去研究、分析和总结,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自己的行为,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在广大信教群众中有威信,群众基础较好,从而具有搞好领导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具有搞好领导和管理应有的说服力。9、有良好的总结归纳能力。作为宗教团体领导人,在处理重大问题或日常事务过程中,需要进行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如果没有良好的总结归纳能力,就不能去粗取精,更不能准确归纳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决策。10、远见能力 ,作为团队的领导人,得有洞察、预测、判断、决策能力,得有能力结合组织所在团体与发展阶段向团队描绘未来的愿景,得有能力规划出吸引人的未来,得有能力清晰地指出整个团队未来能达成什么目标,有能力够激起教职人员参与的热情,让教职人员与团体的双赢成为可能,全体成员才会努力工作。
综上所述:宗教团体领导人除应具备上述综合素质外,还有许多方面,也需要不断的深化和提高。作为领导人来说,如果素质不全面或水平不高,那么就无法有效的履行职责,领导团队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因此,每一个领导人都面临不断提高自己素质、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的重任。尤其是作为宗教团体领导人更是如此,担负着桥梁纽带作用的重任,也担负着如何领导教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任,特别是确保本宗教稳定的重任。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直接影响到教会发展。这就更需要我们每个领导人着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工作需要,积极推动教会福传圣善事业上新台阶,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