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信徒在教会中的使命
-----重庆市天主教“两会”副主席兼市爱国会秘书长胡良春
|
梵二会议提出对教会体制进行改革,使天主教适应社会发展步伐。《教会宪章》在教会学理论上作了一大突破,明确提出“天主子民”的观点,规定“基督信徒因洗礼加入基督的奥体,成为天主的子民,因此各按自身方式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和王道的职务,依各自身分奉召执行天主付与教会在世界上应完成的使命。” 确认教会不是一个等级社会,也不是一种世俗的统治,而是一种服务性的团体,为“天主子民”工作的组织。因而原先金字塔式的体制被以平信徒为主的同心圆的结构所代替。梵二会议还宣布对教会实行“共同管理”,实行教会内各阶层的平等,给地方教会的自主权,实现教会本地化。按照梵二会议精神,地方教会应该适应本地情况,发挥地方教会的自主性。主教、神父和教友都是天主的儿女,领受同一个洗礼,拥有同一个信仰,没有那一个身份比另一个身份更高贵,均是天主子民中的一员,两者只是身份的差别;应该相亲相爱,教友与神职人员是平等的兄弟关系,应该友爱互助。教会事务不单纯是神职人员的事,而是与每一位教友都有关系,应当按照“集体领导,民主管理,相互协商,共同决策”的民主办教原则处理教会事务。我国天主教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礼仪改革,推广中文礼仪,在适应社会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在新形势下,教会要进一步适应国情、教情,并结合“梵二”会议精神与时代需要,调整自己,积极推动广大神长、教友参与民主办教,促进教会本地化和教会管理的民主化,是时代赋予平信徒在教会中的使命。
|
一、从望弥撒到参与弥撒的飞跃,平信徒在教会中的角色随之转变
在天主子民中,为数最多、潜力最大的是平信徒,然而,在梵二前的一段时期,平信徒被授与职务的目的集中于减轻神职人员的负担,平信徒只是“神父的助手”而已,一点主动的权利都没有,身处在金字塔的最下方,在这种阶梯、壁垒分明的制度下生活的平信徒,是不能在教会中承担任何主动的职务的。所以平信徒在教会中担当的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望弥撒, “望”字真是用的恰到好处,平信徒只远远地望着祭台上穿着红色或绿色祭衣的人,却不知道原来自己也正分享着同一的司祭职务,我于1981年领洗入教,这些场景,至今记忆犹新。从中国教会的礼仪革新后(即20世纪90年代初)平信徒站出来了,开始走向各个领域,为神圣的礼仪服务,投身于福传活动;不但发挥了“光和盐”的作用,也得到了教会的认可。在弥撒中不再止于“望”弥撒的份了。如:在礼仪中接受“读经员和辅祭员”的职务,也可以带领信众祈祷;在生活中利用各种机会去宣扬福音;以慈善会的形式去探访病人、老人;也可以负责要理班;参与教会事务的管理……其实这些是每个平信徒的责任和义务,借此工作表达出教会的共融及彼此的相亲相爱,让别人认出是基督的门徒。教会为了适应平信徒,使大家更容易、更明白地参与各种礼仪,进行了“礼仪改革”。礼仪用语使用本地语言,从而消除了“神父在台上做弥撒,平信徒在下面念玫瑰经或望或看弥撒的现象”。如今,每个人都本着梵二的精神,在礼仪中去积极的答复、诵念、歌唱与行动;也取消了礼仪中的固定模式及法律化的行动,大家一起参与,人人有份,人人有责。所以平信徒在参与此种神圣的礼仪时,都应偕同教会、偕同基督,使平信徒可以在礼仪中去体验、认识天主,参与礼仪不只是为了“满全法律”或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是平信徒地位的飞跃,是平信徒在教会角色的转变,教会的整个使命集中表现在福传上,在天主圣宠的助佑及耶稣基督的命令下前进:“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为此,我作为一名平信徒,经历了望弥撒、担任教会辅祭员、参与弥撒、参与教会日常事务管理的过程…,特别是能够荣幸地进入市天主教“两会”班子成员,亲身经历和体验了平信徒在教会角色转变的过程。
|
二、平信徒的现状
梵二会议结束后,大家认为平信徒的时代来临了!但五十多个年头过去了,又怎样,平信徒的时代在哪里?普世教会的平信徒怎么样?中国教会的平信徒怎么样?当然我不否认有很多地方的平信徒已做到了尽职尽责,但是作为平信徒的每个人是否反思过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今天我们一起去省察一下:
(一)平信徒的观念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主动肩负历史使命
回顾以前的教会历史,以今日的眼光看,有些时期可能阻滞了教会的发展,影响了今日的平信徒。平信徒们还沉迷于梵二前的法律规定及生活状态之中,还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站在教会的边缘去“看”着教会的动态;在参与教会的礼仪或事业时,还是以被动、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总以为信仰只要满全法律就完成了;把教会的发展看作神职人员的事;在生活中彼此之间没有相亲相爱的精神……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理想、不和谐的现象?因为平信徒还没有真正把教会当作自己的家,没有真正的进入教会并认识天主,没有明确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更没有体验到在天主的爱中生活的幸福,这一切的不良影响是一步步形成的,这“后遗症”需要在教会的正确引导下一点点地治愈、改正,在圣神内不断更新、成熟。平信徒最大的障碍来自对“自我肯定”的不足,因为对圣统观念的印象深刻,所以有过分依赖的心理,每事问的心态;宁作执行者不愿作决策者的规避情结。说的明白些就是还没有把教会看作自己真正的家,即没有真正认识并走进教会,所以不肯为教会的事作决定并负责,只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面对天主的事、教会的事,作为天主所召叫的平信徒,他不仅是个合格的基督徒,更应是个标准的爱国公民;不仅在教会中尽职,也要在家庭和社会中尽责,努力活出基督的精神——爱主爱人。为此,教职人员、教会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手抓两手均要硬”,5-7年可以培育一位神职人员,但几年时间内难以培育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并且在本宗教有影响的平信徒代表人士,特别是有影响、有威信、有才干的领头人十分缺乏,桥梁纽带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二)神职人员观念转变严重滞后,是平信徒履行使命的瓶颈
“金字塔”式教会管理模式仍残留思想中,还未完全认识到“同心圆”式教会管理模式对促进教会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平信徒在教会内亦有特定的角色和使命﹐忽视了平信徒在教会工作同样是天主的圣召,并非完全由神职人员主导,并非被动的参与者﹔并且,还认为自己是教会的主宰者,将平信徒边缘化,从而导致平信徒在教会工作时不大胆,缩手缩脚,有很多的工作都是想做又不敢做,畏畏缩缩,缺乏果断和胆量,教会给予平信徒的理念仍然停滞不前:传教是神职人员之事,与平信徒毫无关系。这恰恰忽略了平信徒在世俗生活中的榜样作用,而且平信徒在教会中犹如局外人,更何谈去发现自己在教会中的使命呢?其实,很多平信徒愿意,也渴望为拓展基督的王国而努力奉献,只是神职人员对其在教会内的职责及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神职人员们欢迎和鼓励平信徒进到团体中,并给予信仰上的帮助,使平信徒在体会到与基督共融的温暖的同时,也发现并履行自己在领洗后的崇高使命。
三、平信徒应以积极的态度完成神圣职务
作为一位平信徒,必须充分认识及体验到重要的一点:教会首先是一个家,一个温馨的基督徒团体,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举行宗教仪式和负责行政管理的机构。所以,全体天主子民一方面要在圣事与圣统上表现出合一共融的精神;另一方面也生活出基督徒之间亲密的手足之情和家庭的温暖,并培养彼此的友爱与分享,以及团体的归属感。平信徒在意识并认同此一观念之后,本着自身的使命感及责任心在生命中的各个阶段和生活中的各个岗位上,去全心全意的为基督的福音作活的见证。平信徒要真实地“被召叫去与他们的牧者合作为服务教会的团体,促进它的成长和活力,按照上主要施予他们的恩宠和神恩,而执行各项不同的任务”。“在平信徒中,那些有能力和受过适当训练的,可在教理讲授的培育、圣学的教导和在社会传播方面,提供他们的协助”。这段话给平信徒指明了在生活中前进和努力的方向,我们必须放下那梵二前旧有的思想和消极、被动的观念,以全新的面貌和主动的心态来面对自己在基督内所领受的天主子民的神圣职务——司祭、君王和先知的使命,继续耶稣未完成的救世工程。
四、神长教友密切配合,才能共同完成牧灵福传神圣使命
平信徒是基督的羊群,而司铎是基督——牧人在世的代表;神职人员不仅需要天主的相伴,也需要羊群的相伴;他们的事奉与工作离不开平信徒的支持和创造的良好环境。教会是全体子民——神职人员和平信徒的教会,都应当共同负起天主在今天的中国历史处境中,赋予中国教会的神圣使命。教会是神长教友共同组成的服务性的团体,作为神职人员,既是团体的一员,又兼任教会圣职,具有双重身份,在团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神父们与平信徒应团结,体现爱和共融,彼此信任,在知识、教理等方面相互学习,在工作上互相配合。神父时时做领头羊的作用,因为,平信徒在圣事方面需要与神职人员交往接触,并且,由神职人员来满足圣事活动的需求,神职人员又需要平信徒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否则,就会成为 “光棍师令”,为此,神职人员与平信徒之间的关系,就成了鱼水之情,通过神职人员圣事活动的开展与交往,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特别是通过职务上区别,相互弥补牧灵福传工作方面的需求,从而促进教会牧灵福传圣善事业健康发展,重庆市多年来探索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神长教友团结协作共事,坚持爱国爱教原则,坚定地服从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关键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和各种非法宗教活动,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法律尊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党和政府同心同行,才能促进“国兴教兴”,历史证明,没有民族的复兴,祖国的繁荣,就没有各宗教的地位和发展。特别是在工作中,处理好团体和场所关系,处理好团体负责人和场所负责人双重身份的问题,处理好团体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的关系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尽职履责,主动作为,把各团体建设好、管理好、作用发挥好,完成平信徒的神圣使命。只有按照民主办教的原则,实行“集体领导、民主管理、相互协商、共同决策”,通过神长教友的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凝聚集体的智慧,才会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教会各项事业正常有序地开展,保证教会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前进,重庆市天主教,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实践和探索,通过民主办教方式,先后完成了神职人员调动、晋铎、晋升执事、修女发愿、宗教房产拆迁补偿、购置教会自养房产、百年教堂保护修缮、危旧教堂的排危、教职人员的培训等重大事项,受到广大信教群众的高度赞赏和社会的好评。
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辱平信徒使命,为福传圣善事业尽心尽力
作为市天主教“两会”工作人员,虽然已经在教会工作了近25年,主要从事教会房地产管理工作,兼教会其他事务,为教会房地产的规范化管理,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立好善言、善行、善表,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不断提高“五个素质”即 (1)、信仰灵修素质;(2)、思想政治素质;(3)、工作能力素质;(4)、科学文化素质;(5)、身心素质。尤其是要为全社会服务,要有博大胸怀,时刻不忘平信徒的身份、责任及神圣使命,要通过互通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充分发桥梁纽带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重庆天主教牧灵福传事业贡献力量!
六、体会与思考
(一)神长教友均是天主子民,携手并肩才能搞好教会各项工作
教会中的平信徒不再是卑微弱小或教会圣统的最低层的成员,而是尊贵崇高的天主的儿女,是在与神职人员围绕着基督坐在一起,在平等的原则下,共同分享基督的三重职务,并实践各自的使徒工作。
(二)人人传福音,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今天教会的发展,仅靠有限的神职人员或修道人,是不可能有成效或成功的。尤其在中国,神职人员及传教圣召极其缺乏,数量也无法满足广大基督徒牧灵上的需要,更不用说去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极其广大的福传领域。因此教会的福传、牧灵事务急需有平信徒的参与,人人传福音,这是教会传教事业成功之所在,梵二后的教会是个有为的教会,推出读经、复兴神恩、歌唱赞美、广传福音和门徒训练等一系列的崇高的工作。面对这些高尚而又复杂的工作,要想铺开,要想出成绩,光靠神父和本堂修女,是决然做不到的,更做不好的。新的传教方式,要求从平信徒中遴选出一大批能分别充任各种角色的骨干分子,这些骨干平信徒能担负起各项为牧灵所需要的工作。从工作性质来说,他们所担负的与神父修女所担负的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有职务和具体分工的不同。从这角度来说,骨干平信徒也是牧者。
(三)平信徒需要改变旧有的思想和观念
改变旧有的思想和观念,意识到天主的教会也是自己的教会,更是全体信众的教会,并在今后的生活中竖立一个方向和目标,积极主动地努力去完成。
(四)建议全国“一会一团”出台平信徒在教会各级组织、各级代表会议中,参与其中的具体比例,以便全国上下予以实施,为平信徒发挥作用搭建参与平台,从而,让民主办教原则得到具体贯彻落实,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平信徒发挥作问题。
(五)建议全国“一会一团”牵头,建立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天主教界的平信徒机制,形成至上而下的组织和网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平信徒工作的有益经验和作法交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而开拓眼界,更好地推动平信徒工作顺利进行,推动爱国爱教福传事业不断发展,充分发挥联系广大信教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将平信徒参与牧灵圣善事业的成功经验发扬光大,持续维护教会的长期团结稳定,努力为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2015年4月14日
注:此文是在中国天主教平信徒委员会八届一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稿(代表重庆市天主教界参会,全国26省市参会)